天氣潮濕如何保養身體
近段時間廣東地區的天氣,常乍暖還寒,忽冷忽熱,時晴時陰,天氣經常潮濕,進入了廣東特有的“回南天”。這種天氣,潮濕、悶熱,陰霾的天氣容易引起各種潛伏疾病的產生,身體也很不舒服,下面,我們就去咨詢一下中醫專家,讓專家告訴我們回南天氣如何養生。
“回南天”霉菌滋生疾病生
中醫理論認為這種因濕氣所引發的種種不適現象,就是濕邪致病。因環境潮濕而導致的濕邪致病,稱為“外濕”。外濕由肌表侵入,以肢體困倦、頭身酸重、胸悶、寒熱自汗、關節疼痛或肢體浮腫為病征。
所以,南方春天的常見的疾病有感冒、流感,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皮炎、過敏性鼻炎,腸胃不適的疾病如急性胃腸炎等,中老年朋友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發作,少年兒童則易得麻疹、流感、腮腺炎、百日咳、流腦等,肺炎、肝炎、病毒性心肌炎、風疹、幼兒急疹、水痘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也顯著增多。
【回南天里常見疾病】
呼吸道:感冒、過敏高發
“回南天”里冷暖氣團、東西氣流交替頻繁,天氣特點為時而冬冷型,時而夏熱型;忽而干燥,忽而陰濕;氣壓也時高時低,很不穩定。對于早春風向驟變而帶來的冷暖、干濕、陰晴和氣壓高低的變化,人體生理機能常常會調整不及,常會導致呼吸系統疾病。
如何預防:加強鍛煉,增強體質
早春嚴防“風病”貴在鍛煉,應根據自身體質,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,如散步、慢跑、做操、放風箏、打球等,或到近郊、風景區去春游。這樣能使氣血通暢、郁滯疏散,提高心肺功能,增強身體素質,減少疾病的發生。
對于過敏,不少老病號都知道服用抗過敏藥和遠離過敏原。過敏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肺脾功能失調,受外邪侵襲所致,預防應從源頭做起。
骨關節:防風濕
一些長期患有關節炎的市民,尤其是老人,對“回南天”比天氣預報還要靈驗,90%的關節炎病人對氣候變化敏感,空氣中的濕度上升,可使關節腫脹、疼痛加重,誘發或加重原有的關節疾患。
如何預防:常煲祛濕湯
首先是注意防濕,如果居住或工作的環境比較潮濕,要注意做好防潮工作,例如,濃霧天氣時要關好門窗等;第二是注意保暖;第三是使用飲食調理,可以在煲湯時適當加入一些藥材,如薏米、木棉花、云苓、淮山、扁豆、蓮子、蒼術等。
神經系統:潮濕天氣易抑郁
3至4月份是“春季抑郁癥”高發期。春季抑郁癥是一種情感障礙性疾病,人體內分泌紊亂,進而導致心緒低落,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。天氣忽冷忽熱,忽干忽濕都容易影響人們的心理和情緒的波動,具體表現為睡眠不好、自控力差容易發脾氣、惰性增強等。女性、閑散人員、常年在室內工作的人比較容易在春季患上抑郁癥。
如何預防:適當增加糖類攝入
對付春季抑郁癥要加強日照和光照。當陰雨天或早晚無陽光時,盡量打開家中或辦公室中的照明裝置,使屋內光明敞亮。人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進行活動,可調動情緒,增強興奮性、減輕或消除抑郁感。
其次,人們可以適當增加糖類攝入,以提高血糖水平、增加活力、減輕抑郁,但糖尿病患者除外。再有,可以適當服用復合維生素B類、谷維素等可調節精神情緒。在工作之余,到室外空氣清新、場地寬敞的地方散步、跑步、練太極拳、跳健身舞等,都能調動情緒、緩解抑郁狀態。
肝臟:吃變質食品易患肝癌
回南天氣,此時食品很容易發霉變質。不慎食用了變質發霉的食品,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危害。在濕熱的氣候中,花生、玉米等容易霉變產生A,已經有研究證實,黃曲霉素會促進肝炎轉變為肝癌。
如何預防:忌食鳥類和野味
在春季,肝病患者尤其是小三陽患者特別要注意忌食鳥類和野味。有些免疫功能低的患者,吃補陽的食物,有助于增強體質,溫壯陽氣。根據病情考慮,轉氨酶在100個單位以下、無黃疸的病人,可以考慮吃補陽的食物,其目的是激發免疫功能來清除病毒。
在春天這一肝臟病高發的季節,不要以形補形,否則肝火越吃越旺,也就是《金匱要略》中所說的:“春不食肝,夏不食心,秋不食肺,冬不食腎”。總之,在春季飲食上掌握一個原則,宜清淡、化濕、養陰,慎溫補,多吃豆類,以利尿、化濕。
【回南天保養貼士】
注意保暖
春天天氣忽冷忽熱,稍不留意就很容易感冒。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。
調節飲食
不能暴飲暴食,少吃易上火的食品,要多喝水,春季食物可多選辛、甘和濕潤之品,少用酸、滑、苦澀之味。另外,春天氣溫轉暖,細菌易滋生,應注意食品衛生,避免飲食不潔,損傷脾胃。
適當運動
建議中老年人多選擇練內功。此外還可選擇每天散步30分鐘(平地行走),60歲以上的人,可以每天散步兩次,每次30~40分鐘。過敏體質要注意避開花和植物等過敏原。
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
如社會上有傳染病出現,應少到公共場所去,以減少傳染。每年的10月以后,最好主動到醫院注射流感預防針,兒童則要按時進行計劃免疫,減少得傳染病的機會。
【養生食譜】 :生麥芽黨參淮山牛肚湯
生麥芽黨參淮山煲牛肚略帶中藥材清香之味,且具養胃、健脾、益氣、消滯之功效,為春日養生之湯品,男女老少皆宜,尤其適合小兒飲用。
材料:生麥芽100克,黨參、云苓、淮山各50克,陳皮1/4個,八角5克,牛肚500克,紅棗6個,生姜3片。
生麥芽為常用的消食健胃中藥材;黨參性微溫味甘,功能補中益氣,調和脾胃;淮山有健脾益胃、滋腎固精的功效;云苓則有安神、健脾、祛濕之功效;而紅棗功能補脾和胃,益氣生津,調腸胃;兼以化氣的陳皮、潤燥的八角同用,既能健脾益氣以治其本,又能養胃化滯以治其標,并有溫補而不滯下的特點,合而為湯,共奏消補并舉、標本兼顧之效。
烹制:各藥材及去核紅棗洗凈,稍浸泡;陳皮浸泡后去瓤,洗凈;牛肚洗凈,在開水中燙5分鐘,撈起用刀刮去黑衣膜(亦可為加強藥效不去黑衣膜),洗凈,切片狀,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,加入清水3000毫升(約12碗水量),武火煲沸后,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,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。此量可供3-4人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