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濕機與鐵觀音制作
4月23日,大田縣屏山鄉內洋村。
茶農蘇啟構正忙著調試剛剛買來的除濕機,以備一周后春茶開采之用。老蘇說:“村里海拔高,云霧多,濕度高,不利于茶葉加工。拿到去年茶葉收入10多萬元,我便趕緊添置設備。有了除濕機,今年茶葉品質一定會更好。”
近來,在屏山鄉,隨處可見茶農忙碌的身影,采購、調試設備,聯系采茶工、經銷商……為下旬春茶開采做準備。
大田千米以上高山有175座,境內峰巒疊翠,云霧繚繞,正合“高山云霧出好茶”之說,4.33萬畝優質茶山分布在10多個鄉鎮,發展茶業的人越來越多。縣里統一注冊的“仙頂”牌金萱、鐵觀音,以獨特的高山韻,逐漸贏得市場青睞。不久前,國家質檢總局把大田列入福建烏龍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域。
“找”到生態高山茶
大田種茶可溯及200多年前,清末曾開設茶館72處。至上世紀80年代,當地迎來茶業發展高峰,全縣處處種茶葉,茶園面積三四萬畝,產量1500噸,雪山毛尖、黃珍珠、臺式烏龍茶等曾領一時風騷。但是,近年來大田人未趕上市場優質化節奏,仍片面追求高產,加上管理粗放、加工技術落后,茶葉價格一跌再跌,市場漸漸萎縮。許多茶農看到種茶已無利可圖,大片大片地拋荒,最后僅有1萬多畝撐下來。其中,素有茶鄉之稱的屏山鄉,茶園面積從2700多畝跌至700畝。
大田的茶葉真的無路可走?
6年前,一臺商欲到大田發展茶業,縣里提供了兩個備選之地,一是山地平緩、路況較好的東風農場,一是山高路遠的屏山鄉。臺商一眼就相中終日云霧繚繞的屏山,說這里沒工廠,生態好,能出好茶。
大方廣茶業公司創辦后,投入90多萬元引進3套先進制茶設備,當年制作春茶。收購茶青,每公斤4元多,比原先加工后的茶葉還俏。周圍村民聽說臺商加工后的茶葉一公斤能賣到三五百元,怎么也想不明白,自己的茶葉賣不到10元,一樣的茶葉為何身價如此懸殊?后來,茶農從臺商、縣經作中心茶藝師那里取到了真經——高山云霧多、濕度大,正適合茶葉生長;高山紫外線、漫射光多,有利于茶葉內質的形成;高山晝夜溫差小,茶葉不易老化、木質化,可長時間內保持質地和色澤。而他們原來一直種“福云6號”毛蟹等老品種,產量雖高,但品質不好,加工技術又落后,怎能出好茶?
一步到位,就種無公害茶
大田縣決定直奔前景看好的無公害茶。新開墾的茶園,全部選種品質上等的黃觀音、紅芽觀音、金萱等;改造、提純復壯現有茶園;以施有機肥為主,廣泛使用農家肥、復合肥,化肥使用量不超過20%%;杜絕劇毒、高殘留農藥,選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殘留的農藥及生物農藥,選擇沒有相互抗藥性的藥劑交替使用。
政府出臺茶葉生產資金扶持措施,激勵茶農建設高標準茶園。退耕還茶5畝以上、新建茶園30畝以上,每畝補助苗款50元。去年,全縣新植茶園6500畝,都是高標準茶園,新購先進制茶設備577臺。全縣茶葉年產值2.24億元,種茶、制茶、賣茶,成為當地人們致富的新興產業。
好技術換來好身價
以往,大田茶葉加工戶大多使用落后的滾筒殺青機、手拉式烘干機,溫度、火候難控制,加工出來的茶葉色澤差、香氣低,味不濃,上不了檔次。
加工工藝的改進亦提上日程。加工大戶率先改革傳統制作工藝,以液化氣為燃料,換上新式殺青機、烘干機,方便衛生,減少了二次污染;引進臺茶工藝,多翻少搖,延長作青時間,茶湯色澤變得翠綠;做形上,速包機、平揉機取代了整形機,使茶條圓緊,色澤嫩綠。同時,進行深加工、精包裝,提高產品附加值。
如今,大田已列入全省茶業新區開發科研基地,現有的“高山云霧”系列,有高山優質烏龍茶鐵觀音、金萱,綠茶銀針、雪山毛尖,紅茶“東方美人”等。其中,“仙頂”牌烏龍茶、綠茶獲農業部質量安全中心認證,“東方美人”獲國際名茶金獎。
工藝改進后,茶葉身價一路上揚。屏山鄉屏山村老茶農郭守梆原來加工的茶葉一公斤賣不到10元,現在賣到了他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千元“天價”。
四處“選美”提品質
做出好茶,只是大田茶產業的階段性目標。能不能實現品牌突破,把競優理念推向更高?
前年夏天,大田縣在福州舉辦高山優質茶展示會,打響了當地茶產業的知名度。在這次全省制茶大賽中,大田縣精選的樣品17只,其中“鐵觀音”、“金萱”、“金觀音”、“五龍針螺”等4個茶樣獲省名茶稱號,還有6個茶樣獲省優質茶稱號,該成績在全省排名第三位,也是該縣實現了烏龍茶名茶零的突破;去年,該縣選送茶樣22只參加三明市名優茶質量鑒評,19只茶樣獲獎,其中6只獲市名茶稱號,13只獲市優質茶稱號,進一步確立了該縣茶業在全市的領先地位。
2004年3月,該縣向國家工商部門申請了大田縣茶葉專用商標“仙頂”牌,提升了茶葉支柱產業的價值。
2005年4月,組建大田縣茶藝表演隊,這也是三明市第一支茶藝表演隊,并在福州展示會現場成功表演,展現大田高山綠色茶韻。
根據縣里“”優勢農產品的發展目標,至2008年,全縣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區茶葉面積將達5萬畝,全部投產時,產值將突破3億元。